第三章 金融营销中的客户行为

本章精粹:

  1. 了解金融客户的含义和分类。
  2. 了解金融客户行为的影响因素。
  3. 熟悉金融客户行为的决策过程。
  4. 掌握金融客户行为的模式与特征。

概述

  •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要想有效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就必须研究金融市场中的客户,分析其消费行为,
  • 从而为金融企业开发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发展客户关系、制定营销方略、决定营销渠道以及加强促销宣传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金融客户的含义与分类

  • 在金融市场的广阔舞台上,活跃着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他们共同构成了金融活动的基石。

  • 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深入了解这些客户的特点,就好比掌握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金融客户

  • 金融客户是指使用金融企业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即为金融企业的服务对象。

  • 无论是在货币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无论是寻求资金的企业,还是管理财富的个人,都可能成为金融服务的使用者,进而成为金融企业的客户。

按金融交易主体划分:谁在使用金融服务?

类型 描述 例子
个人或家庭 金融市场中最基本的客户,需求多样化,涵盖储蓄、投资、贷款、保险等各个方面。 工薪阶层、高净值人士
工商企业 寻求资金支持、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互联网公司
政府 通常是金融市场的大宗客户,资金需求量大,对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金融企业与机构投资者 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交易和合作,一些金融企业也常会是另一些金融企业的客户。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
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包括研究机构、医院、学校、社会组织等,其资金需求和风险偏好各不相同。 大学、慈善基金会

按金融交易需求划分:客户需要什么服务?

类型 描述 例子
头寸需求者 指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金融机构,需要保持一定的资金头寸以满足日常运营和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
筹资者 指通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筹资的资金使用者,他们需要资金进行投资或运营。 企业、政府
投资者 指金融市场上以一定报偿为前提而出让资金使用权的资金供给者,他们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收益。 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套利者 指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者,他们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买卖,以获取差价收益。 短线交易者
保值者 指因担心金融资产贬值而持有具有保值性质的金融产品的客户,他们希望保值资产,抵御通货膨胀。 黄金投资者
信用中介者 指在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发挥信用保证作用的机构,他们为金融交易提供担保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担保公司
投保者 指保险公司的客户或保险受益凭证的持有人,他们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转移风险。 个人、企业
经纪者 指在金融交易中以获取佣金为目的的客户,他们为客户提供代理、承销、经纪、咨询等服务,促成交易的达成。 证券经纪人、金融咨询公司

按金融交易量划分:客户的交易规模有多大?

类型 描述 例子
大户 指交易相对集中、交易量较大的客户,其对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企业、政府、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
散户 指交易量小、交易相对分散、交易次数频繁的客户,其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相对较弱。 社会公众

第二节 金融客户行为的影响因素

  • 金融客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是金融营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金融企业开发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 金融客户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行为具有一定内在规律,并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以下为影响金融客户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模式

金融客户的需求特征

金融客户的需求通常分为以下三种:

金融客户的需求特征: 像了解朋友一样,了解客户的需求

需求特征 解读 营销启示
理智性 金融客户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进行理性思考,权衡利弊。 营销不能只靠“忽悠”,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客户做出理性判断。
衍生性 一种金融需求的满足,往往会衍生出新的需求。 要善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
诱导性 金融产品的营销推广,可以诱导和激发客户的需求。 要注重营销手段的创新,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替代性 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可以满足同一类金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要突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波动性 受到经济环境、政策变化、个人因素等影响,金融客户的需求会不断变化。 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才能及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金融客户的行为动机

  •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其不仅引发行为、支配行为,而且决定行为的方向,并使行为获得强化。
  • 金融客户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定需要而在金融市场采取某种行动的思想。

二、认知

认知(Perception)是指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外界刺激和被认知对象形成整体印象的过程。

洞悉金融客户:从心出发,精准营销

三、职业:不同职业,不同需求

四、年龄:不同年龄段,理财目标各异

五、文化与亚文化: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观念

六、社会阶层:精准定位,差异化服务

七、参照群体:意见领人,影响消费决策

八、社会角色:角色转换,理财需求随之变化

九、家庭:家庭结构,影响消费决策

案例:场景化金融

定义:场景化金融

场景金融特点

场景案例

影响

  1. 用户体验提升:简化了金融服务的获取过程,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2. 金融包容性增强:让更多人能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3. 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盈利点。
  4. 风险控制优化:通过场景数据,可以更精准地评估风险。
  5. 行业边界模糊:金融与其他行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6. 监管挑战:为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创新监管方式。

场景金融未来趋势

  1. 物联网融合:随着IoT设备的普及,将出现更多新的金融场景。
  2. AI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将使场景化金融服务更智能、更个性化。
  3. 开放银行:金融机构将更多地与第三方合作,嵌入更多场景。
  4. 监管科技: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场景化金融的有效监管。

第三节 金融客户行为的决策过程

金融决策及其参与者

(一)金融决策的含义

营销学者霍华德(Howard)和谢斯(Sheth)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常规习惯行为(RRB)。
  2. 有限问题解决(LPS)。
  3. 复杂问题解决(EPS)。

1. 常规习惯行为 (RRB): 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

  • 场景: 购买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金融产品,比如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
  • 特征: 决策过程迅速,几乎没有思考,习惯性地选择熟悉的品牌或渠道。
  • 营销策略:
    •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便捷的使用体验,让客户形成“路径依赖”。
    • 利用优惠活动和积分体系,提高客户忠诚度。

2. 有限问题解决 (LPS): 简单决策,也要抓住关键

  • 场景: 购买不太熟悉但风险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比如短期理财、意外险等。
  • 特征: 会进行简单的信息搜集和比较,但决策过程不会过于复杂。
  • 营销策略:
    • 突出产品的核心卖点,例如收益率、保障范围等。
    • 提供简洁易懂的产品信息,方便客户快速了解产品特点。
    • 利用口碑营销和用户评价,增强客户信任感。

3. 复杂问题解决 (EPS): 专业服务,赢得客户信赖

  • 场景: 做出重大的金融决策,例如购房贷款、投资股票、配置保险组合等。
  • 特征: 会进行全面深入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决策过程谨慎而理性。
  • 营销策略:
    • 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答客户的疑问,帮助他们分析风险和收益。
    • 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方案。
    • 注重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二)金融决策参与者的类型

  • 由于金融交易是复杂的决策行为,
  • 因而无论对家庭、企业或政府而言,都会有许多个人或部门参与金融行为的决策过程,并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金融决策。

金融决策参与者: 五大角色,各司其职

角色 解释 举例
倡议者 提出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建议的人。 例如,家庭成员建议购买保险,朋友推荐理财产品, KOL 种草基金等。
影响者 对最终决策有较大影响力的人,他们会提供信息、建议,甚至施加压力。 例如,理财顾问、金融专家、亲朋好友等,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会有很大影响.
决定者 最终做出购买决策的人,他们掌握着资金,并对决策后果负责。 例如,家庭中的主要收入来源者,企业财务负责人等。
操作者 负责执行购买决策的人,他们可能不是最终决策者,但负责办理具体的购买手续。 例如,公司财务人员负责办理贷款手续,家庭成员代为购买保险等。
评价者 对购买决策进行评估的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或观察,对产品或服务给出评价,进而影响未来的决策。 例如,在网络上分享投资经验的网友,对银行服务进行评价的客户等。

金融企业要善于识别和分析不同角色的特点和需求,才能制定出更精准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率。

二、金融决策过程分析

金融客户参与金融交易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分别为:

  1. 注意,即意识到市场所存在的可操作性
  2. 兴趣,通过初步了解而发生兴趣
  3. 欲望,对某种方式产生采取行动以满足其需要的愿望
  4. 行动,决定采取适当的行为达到目标
  5. 反映,对实际行为效果的感觉。

金融决策的五步心路历程

阶段 客户心理 营销策略
注意 “咦,这是什么?” 客户开始关注到某个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是看到了广告、听到了朋友推荐,或者是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发现的。 要吸引眼球,制造话题, 例如,设计吸引人的广告创意,策划热门话题营销活动,利用 KOL 的影响力吸引客户关注。
兴趣 “好像还不错,了解一下。” 客户对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开始主动搜集信息,例如阅读产品介绍、浏览用户评价等。 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产品特点和优势,用真实的用户案例和数据证明产品的可靠性,解答客户的常见问题。
欲望 “我想要这个!” 客户经过一番了解和比较,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认为这个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要强化客户的购买动机, 例如,突出产品的独特价值,强调产品的稀缺性,提供限时优惠和折扣,制造“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行动 “买它!” 客户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购买了产品或服务。 要消除客户的决策障碍, 例如,提供便捷的购买流程,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打消客户的后顾之忧。
反映 “嗯,还不错/有点失望。” 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会对自己的决策进行评估,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体验,并可能影响未来的决策行为。 要持续关注客户体验, 例如,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积极解决客户问题,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将“一次性消费”转化为“长期客户”。

金融客户的决策过程

  • 与之相应,金融客户的决策过程亦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如下图3—2所示。
  • 上述行为模式表明,金融客户的决策过程早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且影响着事后的感受和评价,所以,金融营销者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金融营销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客户所参与的交易环节。

(一)确认需要

  • 客户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其强烈程度既取决于个体满足的缺乏程度,
  • 也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强烈程度。

(二)信息收集

  • 金融决策一般属于复杂问题解决(EPS),金融客户需要从各方面广泛收集信息,
  • 诸如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金融政策、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产品类型、金融产品收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金融企业的信誉、声望以及服务质量等。

(三)方案评估

  • 当收集了大量的金融信息之后,金融客户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即怎样从多种不同的金融品牌中决定自己的选择?金融客户的信息评价过程如何?
  • 即如何选择方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流行的是认知导向模式,即认为金融客户的判断是建立在自觉和理性基础之上的,其评估过程是一个理智的分析过程。

金融客户评价的主要内容

  1. 金融产品的属性
  2. 金融客户的认知
  3. 金融品牌的形象
  4. 效用与理想产品
  5. 评估过程

金融客户评价: 客户的“心声”,营销的“指南针”

评价内容 解读 营销启示
金融产品的属性 客户会评价产品的收益率、风险等级、流动性、期限、费用等方面是否符合预期。 要确保产品信息真实透明, 不夸大收益,不隐瞒风险, 让客户明明白白消费。
金融客户的认知 客户会根据自身的金融知识、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对产品进行主观判断,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和认知水平,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为保守型客户提供低风险理财产品,为激进型客户提供高收益投资方案。
金融品牌的形象 客户会评价金融机构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而影响对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度。 要注重品牌建设,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例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提升客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效用与理想产品 客户会将实际产品与理想中的产品进行比较,评价产品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例如,开发更便捷的手机银行APP,提供更人性化的客户服务,让客户感受到“物超所值”。
评估过程 客户会评价整个购买过程是否便捷、服务态度是否良好、问题解决是否及时等方面,进而影响对金融机构的整体印象。 要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客户体验, 例如,简化开户流程,提供7*24小时在线客服,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让客户感受到“宾至如归”。

产品选择评估方法

由于理想产品与实际产品之间会存在一定差距,因而金融客户的选择过程便是寻求与其理想产品差距最小的实际产品。 评估方法通常有两种:

(1)综合期望值比较模式。

(2)差距水平值比较模式。

(四)决定交易

  • 方案评估仅使客户形成参与金融交易的意图,但最终是否参与某项金融交易,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客户有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放弃原先的选择。
  • 诸如受亲戚、朋友等态度的影响;或被竞争企业所说服;或受偶然因素的干扰等。

(五)事后评价

  • 金融客户对交易结果是否满意的评价也是影响其今后是否继续参与相关金融交易的重要因素。
  • 以金融投资为例,其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最终收益率、实际风险损失(收益)、金融企业的履约状况、金融营销的服务质量等。

金融客户的行为模式

  • 金融营销,本质上是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 要想在这场对话中占据主动,金融企业就不能只关注产品本身,更要深入了解客户行为模式。

补充: 金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机制

风险规避倾向

  • 定义:金融消费者倾向于避免可能的损失,即使这意味着放弃潜在的收益
  • 心理学解释: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 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远大于对等量收益的快乐感受
  • 营销启示:
    • 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提供”低风险”选项
    • 使用保本保息等概念

从众效应

  • 定义:个体倾向于采纳多数人的观点或行为
  • 社会心理学解释: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
  • 在金融领域的表现:
    • 跟风投资
    • 选择”大众”金融产品
  • 营销策略:
    • 突出产品的市场份额
    • 展示知名客户的推荐
    •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口碑

心理账户

  • 概念:消费者在心理上将资金分类,并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消费决策
  • 行为经济学解释:心理账户理论(Mental Accounting)
  • 金融行为表现:
    • 工资收入vs意外所得的不同使用方式
    • 对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承受能力差异
  • 营销应用:
    • 设计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 针对性地推荐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
    • 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服务

锚定效应

  • 定义: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分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锚)
  • 心理学解释:认知偏差,首先接触到的信息会影响后续判断
  • 金融消费者行为:
    • 对历史最高收益率的执着
    • 以往投资经验对新产品评估的影响
  • 营销技巧:
    • 合理设置产品价格锚点
    • 巧妙利用历史数据
    • 提供对比信息,引导客户做出有利判断

即时满足vs延迟满足

  • 概念:消费者在当下利益和长期收益之间的权衡
  • 行为经济学解释:双曲线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
  • 金融行为特征:
    • 短期投机vs长期投资
    • 消费信贷的诱惑
  • 营销策略:
    • 设计灵活的产品期限结构
    • 提供即时奖励和长期收益的组合
    • 教育客户长期理财的重要性

注解:双曲线贴现

双曲线贴现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如何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即时的奖励,而不是较大的、延迟的奖励。“双曲线”一词指的是代表这种偏好在时间上的曲线形状。

概念要点:

  1. 时间不一致性:双曲线贴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偏好在时间上可能不一致。例如,我们现在可能更愿意收到 100 元人民币,而不是一周后收到 110 元人民币,但我们更愿意在 52 周后收到 110 元人民币,而不是在 51 周后收到 100 元人民币,即使时间差是相同的。

  2. 非线性贬值:与假设随时间推移贴现率恒定(指数贴现)的传统经济模型不同,双曲线贴现表明,贴现率在短期内非常陡峭,而在较长时期内趋于平缓。

  3. 现时偏见:这导致了对现在或近在眼前的奖励的强烈偏见,这可以解释冲动行为和长期计划的困难。

  4. 与财务行为的相关性:在金融服务中,双曲线贴现可以解释为什么:

    • 人们难以为退休储蓄(更喜欢当前消费而不是未来保障)
    • 消费者被“先买后付”的计划所吸引
    • 投资者可能关注短期收益而不是长期投资策略
  5. 营销意义:了解双曲线贴现可以帮助金融营销人员:

    • 提供即时奖励或激励措施,以克服对即时满足的偏好
    • 设计能够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产品
    • 教育客户了解长期财务规划的重要性
  6. 数学表示:双曲线贴现通常用双曲线函数表示,这与传统经济模型中使用的指数函数不同。

了解双曲线贴现对于金融服务提供商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解释许多看似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并可以为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供信息,以便更好地与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实际做出货币决策的方式保持一致。

双曲线贴现在金融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1. 产品设计:

    • 短期激励: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双曲线贴现,设计更具吸引力的短期激励措施,吸引客户选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信用卡免息期、高额开户奖励、短期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等等。
    • 目标分解: 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并设置阶段性奖励,可以帮助客户克服“拖延症”,更好地坚持理财计划。例如,将年度储蓄目标分解成月度目标,并设置每月存款达标奖励。
  2. 营销策略:

    • 强调即时利益: 在宣传金融产品时,突出强调产品的短期收益和即时价值,例如“快速到账”、“当天起息”等,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客户。
    • 制造紧迫感: 通过限时优惠、限量抢购等方式,制造时间上的紧迫感,促使客户尽快做出决策,避免他们因过度思考而放弃购买。
    • 引导长期价值: 虽然要利用短期激励吸引客户,但也要引导客户关注金融产品的长期价值,例如投资的复利效应、保险的保障功能等等,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双曲线贴现在金融服务营销中的案例

  • 很多银行会推出信用卡新用户首年免年费的优惠,利用人们对短期利益的偏好,吸引他们办卡。
  •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环保这一长期目标分解成每天收集能量的短期任务,并设置了阶段性奖励,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过度自信

  • 定义: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知识水平
  • 社会心理学解释: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
  • 金融消费者表现:
    • 频繁交易
    • 不充分分散投资
    • 忽视专业建议
  • 营销应对:
    • 提供客观的市场分析
    • 设计智能投顾服务
    • 强调风险教育的重要性

有限注意力

  • 概念:消费者无法同时处理所有信息,只关注部分要素
  • 认知心理学解释:注意力瓶颈(Attention Bottleneck)
  • 金融决策影响:
    • 过分关注短期波动
    • 忽视重要但不显眼的信息(如手续费)
  • 营销应用:
    • 简化产品信息展示
    • 突出关键卖点
    • 利用视觉设计引导注意力

框架效应

  • 定义:信息呈现方式会影响决策
  • 行为经济学解释: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 金融消费者行为:
    • 对”9折优惠”和”10%加价”的不同反应
    • “避免损失”vs”获得收益”的表述差异
  • 营销策略:
    • 巧妙设计产品描述
    • 利用正面框架突出优势
    • 在风险提示中使用负面框架

金融客户心理机制总结

行为模式 心理机制 营销启示
风险规避 损失厌恶 强调安全性,提供低风险选项
从众效应 社会影响 突出市场份额,利用口碑营销
心理账户 心理分类 设计多元产品,个性化推荐
锚定效应 认知偏差 设置价格锚点,巧用对比信息
即时满足 双曲线贴现 灵活期限结构,即时+长期收益
过度自信 自利偏差 提供客观分析,强调风险教育
有限注意力 注意力瓶颈 简化信息,突出关键点
框架效应 前景理论 巧妙设计描述,利用框架差异

需求驱动:摸准客户的“脉搏”

摸准客户的“脉搏”: 深入市场调研

了解客户的年龄、职业、收入、风险偏好等特征,才能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

特征 需求示例 心理学视角
年龄 年轻客户可能更注重灵活性和便利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职业 自由职业者可能更需要理财规划服务 风险规避:寻求稳定收入来源
收入 高收入群体可能更关注投资回报率 财富效应:资产增值带来的满足感

摸准客户的“脉搏”: 关注客户痛点

金融机构需要关注客户在金融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繁琐的流程、信息的不对称等,才能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痛点 解决方案 行为经济学视角
繁琐流程 优化申请流程,减少步骤 峰终定律:简化流程,提升最终体验
信息不对称 提供透明、清晰的产品信息 心理账户:明确产品分类,方便用户决策

摸准客户的“脉搏”: 洞察潜在需求

挖掘客户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例如养老规划、子女教育等,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需求 产品示例 消费心理学视角
养老规划 定制化的养老保险 未来导向:提前规划,减轻未来负担
子女教育 教育基金 从众心理: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注解: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峰终定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

他的定义是:

“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段的感受和结束时的感受。

这段体验是愉悦还是痛苦,取决于这两段感受的平均值,而非体验的总和或平均值。”

换句话说,我们对过去体验的记忆,并非体验过程中的每个时刻感受的平均值,而是由两个关键时刻决定:

  1. 体验高峰: 指整个体验过程中情绪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时刻,可以是正面的喜悦,也可以是负面的愤怒或沮丧。
  2. 结束时刻: 指体验结束时的感受,它会对我们对整个体验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卡尼曼的研究表明,这两个时刻的感受,会不成比例地影响我们对整个体验的记忆和评价,而体验过程的长短、其他时刻的感受,则相对不那么重要。

Peak-End Rule

金融应用

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场景下,峰终定律意味着:

  • 优化关键触点: 金融机构需要识别客户旅程中的关键触点,例如开户、咨询、交易、售后等环节,并着力优化这些触点的服务体验,打造令人难忘的“峰值体验”。
  • 设计完美结局: 服务结束阶段同样重要,例如交易完成后的感谢、售后服务的及时响应等,都会影响客户对金融机构的整体印象。

举个例子:

客户办理一项复杂的金融业务,虽然中间流程繁琐,但如果客户经理能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解决难题(峰值体验),并且在业务办理完成后,及时跟进客户需求,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完美结局),那么客户对这次服务体验的评价依然会很高,甚至会向朋友推荐这家金融机构。

客户心理过程:走近客户的内心世界

  • 客户的决策过程,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
  • 而是一场复杂的心理博弈。

信息获取阶段

  • 确保信息传递:客户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金融产品信息,金融机构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通俗易懂。

    渠道 传递要点 社会心理学视角
    在线平台 及时更新最新资讯,利用图文、视频等形式增强信息可读性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客户端 突出产品优势,并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客户快速了解产品信息 可得性启发式:信息易获取,更易被接受

方案评估阶段

  • 提供专业咨询:客户会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偏好,对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和选择,金融机构要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做出理性决策。

    风险偏好 产品推荐 营销学视角
    保守型 低风险债券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安全需求
    积极型 高收益股票 期待效用理论:追求更高的收益预期

决策执行阶段

  • 简化购买流程:客户会根据最终的决策结果,选择购买或放弃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简化购买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流程 优化措施 行为经济学视角
    开户 快速在线开户服务,减少纸质文件填写 峰终定律:优化最终体验
    转账 一键转账功能,提升操作便捷性 默认选项:引导用户选择

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

  • 宏观经济形势: 例如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变化、市场利率波动等,都会影响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

    因素 影响 营销学视角
    政策法规 影响投资方向,例如税收优惠政策 PEST分析:政策环境分析
    市场利率 影响借贷成本,例如房贷利率变化 经济周期:顺应经济周期变化

影响因素:个人经历

  • 过往经验: 例如过往的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家庭财务状况等,都会影响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

    经验 选择 消费心理学视角
    成功案例 更愿意尝试新产品 强化学习:积极的体验带来尝试
    失败案例 更谨慎选择,规避风险 条件反射:将风险与损失联系

影响因素:社会文化

  • 社会影响: 例如社会上的投资理财观念、周围人的消费习惯等,也会对客户的金融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影响 措施 社会心理学视角
    口碑 建立良好品牌形象,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认同:寻求群体认可
    社交网络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 信息茧房: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产品设计

  • 实用功能: 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功能实用、操作便捷、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如同打造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才能吸引客户的目光。

    功能 用户体验 行为经济学视角
    实用性 功能设计贴近用户需求,例如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 心理账户: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功能
    便捷性 操作简单易懂,例如简化开户流程、提供在线客服等 峰终定律:优化关键触点,提升整体用户体验

营销策略

  • 精准营销: 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通过合适的渠道、以恰当的方式,将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如同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最终促成交易。

    渠道 策略 营销学视角
    社交媒体 精准推送广告,例如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感兴趣的理财产品 数字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触达
    客户端 个性化推荐,例如根据用户风险偏好,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 内容营销:提供有价值的金融知识和理财建议,吸引用户

营销作品赏析

消费主义/付出有回报–1.01–银联

消费主义–1.10–支付是福

时间价值/跨期配置–2.55–泰国银行

投资–2.30–泰国银行

社区银行–5.14–民生银行

本章收获: 深入客户之心,打造精准营销

本章学习,我们就像化身“客户心理学家”, 深入了解金融客户的需求、行为和决策过程,为制定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金融客户: 精准画像,才能有的放矢

  1. 金融客户: 所有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都是金融企业的“上帝”。
  2. 客户分类: 如同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土壤, 我们要根据客户的年龄、收入、风险偏好等特征,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群体,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金融客户行为: 洞悉需求,才能有的放矢

  • 影响因素: 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金融产品本身的特点等等。
  • 购买行为类型: 就像购物时有“冲动消费”和“精挑细选”, 金融客户的购买行为也分为常规习惯行为、有限问题解决和复杂问题解决三种类型。
  • 决策过程: 从最初的注意,到产生兴趣,再到最终的行动,客户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复习思考题

金融客户的含义是什么?

  • 知识点回顾:金融客户是指使用金融企业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个人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家庭,以及进行投资理财的企业客户,都属于金融客户的范畴。

金融客户具体有哪些分类?

  • 知识点回顾: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客户类型可分为个人客户、机构客户;按照客户规模可分为大型客户、中小客户、零售客户;按照风险偏好可分为保守型、稳健型、进取型等等。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银行可以针对年轻客户开发线上理财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针对老年客户提供便捷的养老金融服务。

金融客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知识点回顾:包括金融客户的需求模式、需求特征、行为动机,以及外部的宏观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客户的风险偏好较高,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 知识点回顾:常规习惯行为(RRB)、有限问题解决(LPS)、复杂问题解决(EPS)。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购买银行定期存款属于常规习惯行为,购买基金产品属于有限问题解决,进行股票投资属于复杂问题解决。

金融决策参与者可以划分为几类角色?

  • 知识点回顾:倡议者、影响者、决定者、操作者、评价者。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在家庭理财中,妻子可能是倡议者,建议购买保险产品;丈夫可能是决定者,最终决定购买哪款产品;孩子可能是影响者,他们的意见也会被考虑在内。

金融客户在决策过程中,其主要评价依据有哪些?

  • 知识点回顾:金融产品的属性、金融客户的认知、金融品牌的形象、效用与理想产品、评估过程等。
  • 实际应用举例:例如,客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评估产品的收益率、风险等级、流动性等属性,以及金融机构的品牌信誉、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会参考朋友的推荐、网络评价等信息,最终做出购买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