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无论是建设银行的“龙卡”信用卡,还是蚂蚁集团的“余额宝”,都深刻体现了一个核心原则:
市场领导地位源于为客户创造无与伦比价值的卓越产品与服务。
本章将系统探讨金融产品设计的经典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中国金融市场。
与汽车或手机等有形商品不同,金融“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解决方案。
它旨在满足客户特定的财务需求,例如: - 支付结算 - 储蓄增值 - 资金融通 - 风险保障
这种无形的解决方案,可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客户:
在本章中,“产品”是这些多样化金融解决方案的总称。核心在于价值和利益的组合。
为了系统地设计和分析产品,我们必须超越其表面功能,深入理解其多层次价值。
营销学泰斗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的 “产品五层次理论” 是我们完美的分析框架。
每一层次都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客户价值,构成了产品的整体。
这是客户真正购买的根本性服务或利益,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是核心利益得以实现的具体载体或基础版本。
这是客户购买时通常期望得到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这是超越客户期望、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在高度竞争的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几乎完全发生在 延伸产品 层面。
这指向了产品未来可能演进的所有增强和变革。
金融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其固有特征深刻地影响着营销策略。理解它们是制定有效营销计划的基石。
挑战: 金融产品无法被看到、触摸或品尝,客户购买的是一个承诺。这导致客户感知风险高,决策困难。
挑战: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通常同时进行,客户常常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挑战: 服务质量高度依赖于由谁、何时、何地提供,难以像工业品一样完全标准化。
挑战: 服务不能被储存起来以备未来销售,价值会随时间消失。(例如:理财经理空闲的一小时无法弥补)。
挑战: 金融产品创新(尤其在流程和设计上)通常没有强大的专利保护,极易被竞争对手快速模仿。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差异化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系统性地打造产品的独特性。
“更多”不一定等于“更好”。
设计是强大的差异化武器,它综合了功能与美学,深刻影响客户体验和品牌感知。
定制化能精准满足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在数字化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金融机构通常运营一个复杂的产品组合(Product Portfolio),这决定了公司的业务方向和资源分配。
产品组合有四个核心维度: * 宽度 (Width): 产品线的数量。(例如:存款、贷款、理财) * 长度 (Length): 所有产品的总数。 * 深度 (Depth): 每条产品线内变体的数量。(例如:贷款产品线下的房贷、车贷、消费贷) * 一致性 (Consistency): 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程度。
Table 1 展示了一个金融巨头如何构建其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
产品线 (Product Line) | 产品示例1 | 产品示例2 | 产品示例3 | 产品示例4 |
---|---|---|---|---|
存款与银行卡 | 活期存款账户 | 定期存款 | 工银灵通卡 | 牡丹信用卡 |
贷款 | 个人住房贷款 | 个人消费贷款 | 个人经营贷款 | 信用卡分期 |
财富管理 | ’节节高’理财产品 | ’稳利’系列基金 | 代理贵金属 | 代理保险 |
支付与结算 | 手机银行转账 | 工银e支付 | 跨境汇款 | 快捷支付 |
产品图谱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分析工具,它直观地展示了本公司与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中的相对位置。
它可以帮助我们: 1. 理解市场结构: 识别关键的竞争维度。 2. 评估竞争格局: 看清自身和对手的位置。 3. 发现市场机会: 找到尚未被满足的“市场空白区”。
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两个关键维度,定位不同类型的产品,并揭示潜在的市场机会区。
指公司将其产品线扩展到当前范围之外,以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指在现有产品线的价格和属性范围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在金融服务中,“包装”是客户与产品互动的所有接触点 (touchpoints) 的总和,是品牌感知的重要来源。
有效的“包装”能像一个“五秒钟的广告”,瞬间抓住客户并建立专业、可信的形象。
2013年诞生的“余额宝”,完美诠释了本章的核心概念。
金融机构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引擎是持续的产品开发。“新”产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成功的金融产品开发是一个严谨的、系统性降低风险的流程,如同一个从创意到市场的“漏斗”。
任何金融产品都如同生命体,会经历从诞生到衰退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迥异,必须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定价是营销组合中唯一直接产生收入的元素,它直接影响客户价值感知和市场地位。
定价的监管约束
在中国金融业,定价常受严格监管。例如,中国人民银行(PBOC)设定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指导贷款定价。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在监管框架内制定策略。
策略名称 | 描述 | 中国市场应用案例 |
---|---|---|
撇脂定价 (Skimming) | 以高价入市,针对价格不敏感的早期用户,快速收回成本。 | 早期高门槛(如100万起)的信托产品。 |
渗透定价 (Penetration) | 以低价(甚至免费)入市,快速获取用户和市场份额。 | 余额宝的“1元起投”和零申购费。 |
竞争导向定价 | 主要参考竞争对手来定价,力求保持一致、更高或更低。 | 券商之间的交易佣金大战。 |
价值导向定价 | 基于客户感知的价值来定价,而非成本。 | 高端私人银行服务的高昂年费,客户购买的是专业和稀缺性。 |
组合定价 (Bundling) | 将多个产品打包以一个总价销售,通常低于单独购买的总和。 | 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一揽子方案。 |
分销策略旨在以最有效、便捷的方式将产品送达客户。金融渠道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金融营销的核心是 全渠道 (Omni-Channel) 策略。它不是简单地把线上线下渠道相加,而是深度整合。
促销是指企业用来与目标市场沟通产品价值、建立客户关系的各种活动。
促销组合 (Promotional Mix) 主要包括: * 广告 (Advertising): 大众媒体付费宣传。 * 营业推广 (Sales Promotion): 短期激励措施。 * 人员推销 (Personal Selling): 一对一沟通。 *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 PR): 建立企业形象。 * 直复营销 (Direct Marketing): 个性化精准沟通。
本章系统地探讨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管理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