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与管理

第七章

🚀 本章学习路线图

  1. 产品解构: 学习系统性拆解金融产品的五层次价值模型
  2. 特性与挑战: 掌握金融产品独有的五大特性及营销对策。
  3. 差异化之道: 探索在同质化市场中打造产品优势的四大维度
  4. 战略布局: 了解如何管理产品组合与进行产品线决策
  5. 创新引擎: 熟悉新产品开发的八阶段流程生命周期管理
  6. 营销组合拳: 将经典的4P理论应用于金融产品的实战策略。

引言:伟大的金融品牌背后是卓越的产品

无论是建设银行的“龙卡”信用卡,还是蚂蚁集团的“余额宝”,都深刻体现了一个核心原则:

市场领导地位源于为客户创造无与伦比价值的卓越产品与服务。

本章将系统探讨金融产品设计的经典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中国金融市场。

🔑 概念澄清:金融’产品’的本质

与汽车或手机等有形商品不同,金融“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解决方案

它旨在满足客户特定的财务需求,例如: - 支付结算 - 储蓄增值 - 资金融通 - 风险保障

🔑 概念澄清:金融’产品’的表现形式

这种无形的解决方案,可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客户:

  • 一个账户: 活期存款账户、证券交易账户
  • 一份合约: 保险合同、贷款合同
  • 一种证券: 基金份额、理财产品
  • 一项数字服务: 支付宝App、智能投顾

核心框架:解构金融产品的五个层次

为了系统地设计和分析产品,我们必须超越其表面功能,深入理解其多层次价值。

营销学泰斗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的 “产品五层次理论” 是我们完美的分析框架。

每一层次都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客户价值,构成了产品的整体。

层次剖析图:以“信用卡”为例的可视化解析

产品五层次模型 一个同心圆图,从内到外展示了产品的五个层次:核心利益、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并附有简要说明。 5. 潜在产品 4. 延伸产品 🏆 3. 期望产品 2. 形式产品 1. 核心 未来可能的演进 超出期望的附加价值 客户购买时的标准期望 核心利益的具体载体 客户购买的根本利益

层次 1 - 核心利益 (Core Benefit)

这是客户真正购买的根本性服务或利益,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 定义: 满足客户最基本、最核心的需求。
  • 思考: “客户到底在买什么?”
  • 信用卡案例:
    • 便捷的支付能力
    • 短期的信贷功能(“先消费,后还款”)。
  • 其他金融案例:
    • 住房贷款: 实现“拥有一个家”的梦想。
    • 人寿保险: 为家人提供“财务安全感”。

层次 2 - 形式产品 (Basic Product)

这是核心利益得以实现的具体载体或基础版本。

  • 定义: 产品的基本形态、属性和功能集合。
  • 思考: “核心利益是如何呈现的?”
  • 信用卡案例:
    • 一张实体卡片或虚拟卡号。
    • 明确的信用额度、账单周期。
    • 基础的刷卡、取现、还款功能。
  • 其他金融案例:
    • 货币基金: 一个可申购赎回的基金代码和份额。
    • 手机银行App: 一个可下载、提供账户查询和转账功能的应用程序。

层次 3 - 期望产品 (Expected Product)

这是客户购买时通常期望得到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 定义: 市场的“标准配置”,是客户认为“理所当然”的。如果缺失,会导致客户不满。
  • 信用卡案例:
    • 全球广泛受理 (如Visa/Mastercard网络)。
    • 清晰、及时的电子账单。
    • 安全的交易环境 (如短信提醒、风控系统)。
    • 便捷的还款渠道 (手机银行App、自动还款)。
  • 其他金融案例:
    • 股票交易软件: 实时行情、流畅的下单体验。
    • 理财产品: 清晰的风险提示和合同文本。

层次 4 - 延伸产品 (Augmented Product) 🏆

这是超越客户期望、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 定义: 品牌定位和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 思考: “我们能提供什么别人没有的惊喜?”
  • 招行经典白金卡案例:
    • 高额航空意外险
    • 机场贵宾厅服务 (CIP)
    • 积分兑换航空里程
    • 高端酒店预订优惠
    • 体检与洗牙服务
  • 其他金融案例:
    • 私人银行: 除投资外,还提供税务规划、法律咨询、子女教育等增值服务。

竞争的关键:延伸产品层面

在高度竞争的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几乎完全发生在 延伸产品 层面。

  • 商品化 (Commoditized): 核心、形式甚至期望产品都已成为市场标配,难以形成差异。
  • 制胜之道: 赢家通过卓越的“延伸”创造独特优势。
    • 平安集团: 金融 + 健康服务 + 养老
    • 蚂蚁集团: 支付 + 投资 + 信贷 + 生活服务
  • 挑战: 今天的延伸利益,会迅速成为明天的期望利益。这迫使企业必须持续创新

层次 5 - 潜在产品 (Potential Product)

这指向了产品未来可能演进的所有增强和变革。

  • 定义: 满足客户未来潜在需求,引领市场发展方向。
  • 思考: “这个产品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 信用卡案例:
    • 整合生物识别支付技术(指纹、面容)。
    • 利用AI提供动态信用额度和个性化消费建议。
    • 与物联网(IoT)设备联动实现无感支付。
    • 融入碳积分系统鼓励绿色消费。
  • 其他金融案例:
    • 智能投顾: 进化为全权委托的“AI私人银行家”。
    • 数字人民币: 与智能合约结合,实现可编程支付。

🧐 金融产品的五大独特性

金融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其固有特征深刻地影响着营销策略。理解它们是制定有效营销计划的基石。

  1. 无形性 (Intangibility)
  2. 不可分性 (Inseparability)
  3. 差异性/可变性 (Variability)
  4. 易逝性 (Perishability)
  5. 易模仿性 (Imitability)

特性1: 无形性 (Intangibility)

挑战: 金融产品无法被看到、触摸或品尝,客户购买的是一个承诺。这导致客户感知风险高,决策困难。

  • 营销对策: 让无形的服务变得可感知。
  • 方法: 运用“有形线索” (tangible cues) 来传递价值和信任。
    • 品牌形象: 专业、可靠的Logo和视觉系统。
    • 客户见证: 成功案例的宣传 (如平安保险的“亿元理赔”)。
    • 物理环境: 整洁现代的银行网点,精心设计的信用卡卡面。
    • 数字界面: 设计精良、体验流畅的App。

特性2: 不可分性 (Inseparability)

挑战: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通常同时进行,客户常常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 核心启示: 服务提供者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 营销对策: 重点管理人与流程。
    • 人员 (People): 对一线员工(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客服)的专业培训和赋能至关重要。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客户体验。
    • 流程 (Process): 精心设计每一个服务接触点(开户、咨询、理赔),确保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和愉悦度。

特性3: 差异性/可变性 (Variability)

挑战: 服务质量高度依赖于由谁、何时、何地提供,难以像工业品一样完全标准化。

  • 营销对策: 尽力减少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建立稳定预期。
  • 方法:
    • 标准化: 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SOP)和话术。
    • 培训: 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培训。
    • 技术赋能: 利用CRM、AI系统辅助员工,提供一致的建议。
    • 监控: 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和质量监控体系(如服务后评价、神秘访客)。

特性4: 易逝性 (Perishability)

挑战: 服务不能被储存起来以备未来销售,价值会随时间消失。(例如:理财经理空闲的一小时无法弥补)。

  • 核心问题: 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管理。
  • 营销对策:
    • 动态定价: 在需求高峰期采用更高的价格(如更高的交易手续费),在低谷期提供折扣。
    • 预约系统: 通过预约平滑客户需求,提高服务人员的利用效率。
    • 发展自助服务: 鼓励客户使用手机银行、ATM等自助渠道办理业务,分流高峰期压力。

特性5: 易模仿性 (Imitability) ⚠️

挑战: 金融产品创新(尤其在流程和设计上)通常没有强大的专利保护,极易被竞争对手快速模仿。

  • 案例: 2013年“余额宝”的成功,迅速引来了数百种“宝宝类”产品的模仿潮。
  • 启示: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往往不来自于单一产品,而来自于更难模仿的系统能力
    • 强大的品牌与客户信任
    • 深厚的客户关系
    • 广泛的渠道网络
    • 持续创新的组织文化技术实力

💡 脫穎而出:金融产品差异化策略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差异化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系统性地打造产品的独特性。

金融产品差异化的四个维度 四个象限图,分别展示了功能特性、质量、设计和定制化四个差异化维度。 功能与特性 产品的核心能力 质量 性能、一致性、可靠性 设计 美学与用户体验 定制化 满足个性化需求

差异化维度1:功能与特性

  • 核心功能 (Core Functionality):
    • 产品必须完美兑现其核心利益,这是基石。
    • 一个频繁卡顿的交易App,功能再多也注定失败。
  • 特性 (Features):
    • 补充核心功能的变量元素,用于服务不同细分市场。
    • 例如:信用卡通过不同的返现比例、年费豁免条件、积分权益等特性,划分出普卡、金卡、白金卡,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警惕’功能疲劳’ (Feature Fatigue)

“更多”不一定等于“更好”。

  • 问题: 过多的功能选项会迷惑客户,增加学习成本,使用户体验变得复杂、臃肿。
  • 启示:
    • 设计的关键是做减法,清晰地引导用户,而非用功能压倒用户。
    • 应基于客户价值公司成本来审慎决定增加哪些功能。
    •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手机银行App菜单层级过深,功能冗余,核心功能入口不突出。

差异化维度2:质量

  • 性能质量 (Performance Quality):
    • 指产品主要特性的运作水平(如基金回报率、交易速度、贷款审批时长)。
    • 必须与目标市场和竞争定位相匹配。
  • 一致性质量 (Conformance Quality):
    • 指所有产品单位都符合承诺规格的程度(如交易准确无误、合同严谨规范)。
    • 这是建立客户信任的基石,尤其在金融业至关重要。
  • 可靠性 (Reliability):
    • 指产品在特定时期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如ATM或App系统7x24小时稳定运行)。

差异化维度3:设计

设计是强大的差异化武器,它综合了功能与美学,深刻影响客户体验和品牌感知。

  • 形式 (Form):
    • 产品的物理形态或数字界面。
    • 如一张设计独特的信用卡,或一个布局清晰、视觉吸引力强的App界面。
  • 风格与设计 (Style & Design):
    • 风格创造了产品的外观和感觉,是品牌的感性表达,难以复制。
    • 设计则更深层次,关乎产品如何运作,影响核心功能。优秀的设计是美学与易用性的完美结合。

差异化维度4:定制化

定制化能精准满足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在数字化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 智能投顾 (Robo-advisors):
    • 如招行“摩羯智投”,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和目标,自动生成并管理个性化的投资组合。
  • 定制化保险:
    • 允许用户像搭积木一样,自由选择不同的保险责任和保额,组合成最适合自己的保险计划。
  • 个性化费率:
    • 基于用户数据,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贷款利率或保险费率。

📈 战略任务:设计与管理金融产品组合

金融机构通常运营一个复杂的产品组合(Product Portfolio),这决定了公司的业务方向和资源分配。

产品组合有四个核心维度: * 宽度 (Width): 产品线的数量。(例如:存款、贷款、理财) * 长度 (Length): 所有产品的总数。 * 深度 (Depth): 每条产品线内变体的数量。(例如:贷款产品线下的房贷、车贷、消费贷) * 一致性 (Consistency): 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程度。

案例: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组合(简化)

Table 1 展示了一个金融巨头如何构建其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

Table 1: 中国工商银行(ICBC)个人金融产品组合简化示例
产品线 (Product Line) 产品示例1 产品示例2 产品示例3 产品示例4
存款与银行卡 活期存款账户 定期存款 工银灵通卡 牡丹信用卡
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 信用卡分期
财富管理 ’节节高’理财产品 ’稳利’系列基金 代理贵金属 代理保险
支付与结算 手机银行转账 工银e支付 跨境汇款 快捷支付

分析工具:产品图谱 (Product Map)

产品图谱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分析工具,它直观地展示了本公司与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中的相对位置。

它可以帮助我们: 1. 理解市场结构: 识别关键的竞争维度。 2. 评估竞争格局: 看清自身和对手的位置。 3. 发现市场机会: 找到尚未被满足的“市场空白区”。

案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产品图谱

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两个关键维度,定位不同类型的产品,并揭示潜在的市场机会区。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简化产品图谱 一个二维坐标图,Y轴为预期收益/风险,X轴为流动性。图中标示了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信托等产品的位置,并指出了一个市场机会区。 流动性 → 预期收益/风险 → 货币基金 银行短期理财 混合/股票型基金 私募/信托 市场机会区? (中等风险/流动性)

决策1:产品线延伸 (Line Stretching)

指公司将其产品线扩展到当前范围之外,以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 向下延伸 (Down-Market Stretch):
    • 高端品牌推出低价产品线,吸引新客户或应对低端竞争。
    • 案例: 高端财富管理机构推出低门槛(如1000元起投)的智能投顾服务。
  • 向上延伸 (Up-Market Stretch):
    • 进入市场高端领域,获取更高利润和品牌声望。
    • 案例: 商业银行设立私人银行部门,服务高净值客户。
  • 双向延伸 (Two-Way Stretch):
    • 同时向高端和低端市场延伸,覆盖整个市场。

决策2:产品线填充 (Line Filling)

指在现有产品线的价格和属性范围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 目的:
    • 满足更细分的客户需求。
    • 利用过剩产能。
    • 填补市场空缺,防止竞争对手进入。
  • 案例:
    • 信用卡发卡行增加与不同航司(国航、南航)或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的联名卡。
    • 基金公司在“沪深300指数基金”基础上,推出“沪深300价值ETF”、“沪深300成长ETF”等细分产品。

📦 金融产品的’包装’ (Packaging)

在金融服务中,“包装”是客户与产品互动的所有接触点 (touchpoints) 的总和,是品牌感知的重要来源。

  • 物理呈现: 精致的信用卡卡面设计、厚实质感的合同纸张。
  • 数字界面: 简洁、流畅、美观的App UI/UX设计。
  • 服务环境: 银行网点的内部设计、香氛、灯光和音乐。
  • 沟通材料: 产品手册、广告的视觉设计和文案。

✅ 金融产品的’标签’与’担保’ (Labeling & Guarantees)

  • ‘标签’ (Labeling):
    • 品牌标识: Logo和产品名称,是识别和记忆的起点。
    • 信息披露: 清晰“标注”产品的风险等级(R1-R5)、费用结构、投资范围等。透明是信任的基础。
  • ‘担保’与’保证’ (Warranties & Guarantees):
    • 降低客户感知风险的有力工具。
    • 存款保险制度: 国家提供的最根本“保证”,保护储户信心。
    • 承诺保本: 部分理财产品承诺在最差情况下返还本金。
    • 保险合同: 本质上就是一份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提供财务赔偿的“保证书”。

案例分析:从’余额宝’看金融产品创新 💡

2013年诞生的“余额宝”,完美诠释了本章的核心概念。

  • 核心利益: “让支付宝里的闲钱活起来”,获得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
  • 形式产品: 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
  • 颠覆性的延伸产品:
    • 投资理财与支付场景无缝对接
    • T+0实时赎回和消费,提供前所未有的极致流动性
  • 设计差异化: 将复杂的基金申购流程简化为“一键转入”的极致用户体验。
  • 定价与渠道: “1元起投”的渗透定价 + 支付宝App的庞大用户基础和渠道优势。

⚙️ 核心引擎:金融产品开发策略

金融机构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引擎是持续的产品开发。“新”产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产品发明 (Invention): 创造前所未有的产品 (如中国首只ETF基金)。
  2. 产品改进 (Improvement): 对现有产品优化升级 (如手机银行App增加新功能)。
  3. 产品组合 (Combination): 将已有产品创新性组合 (如平安的“综合金融账户”)。
  4. 产品模仿 (Imitation): 快速跟进已被市场验证的成功产品 (如各类“宝宝类”基金)。

🗺️ 新产品开发的八阶段流程

成功的金融产品开发是一个严谨的、系统性降低风险的流程,如同一个从创意到市场的“漏斗”。

新金融产品开发流程图 一个水平的八阶段流程图,展示了从构思形成到全面推广的步骤,并通过箭头连接。 1构思形成 2构思筛选 3概念开发 4营销策略 5商业分析 6产品开发(R&D) 8全面推广 7市场试销

NPD流程 1-3:从创意到概念 (前端)

  1. 构思形成 (Idea Generation):
    • 创意的源泉,系统性地搜集。可来自内部(员工、研发)或外部(客户、竞品分析、法规变化)。
  2. 构思筛选 (Idea Screening):
    • 去粗取精,尽早淘汰不可行的构思,节约资源。
    • 关键筛选标准:市场潜力、战略契合度、合规性与风险
  3. 概念开发与测试 (Concept Development & Testing):
    • 将构思(Idea)转化为客户能理解的产品概念(Concept)。
    • 通过焦点小组、问卷调查等方式,向目标客户测试概念的吸引力、可信度和购买意愿。

NPD流程 4-6:从策略到开发 (中端)

  1. 营销策略制定 (Marketing Strategy Development):
    • 设计初步的营销方案,包括目标市场(Targeting)、产品定位(Positioning)和早期的4P规划。
  2. 商业分析 (Business Analysis):
    • 进行深入的财务评估,分析销售、成本和盈利前景,判断项目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
  3. 产品开发 (Product Development):
    • 将概念变为实际“样品”。
    • 在金融领域,这通常意味着IT系统开发、业务流程设计、法律合同拟定、风险模型构建

NPD流程 7-8:从测试到推广 (后端)

  1. 市场试销 (Market Testing):
    • 在小范围的真实市场环境中进行测试,验证产品和营销策略。
    • 在互联网金融中,常表现为“灰度发布”“内测”,收集真实用户数据和反馈,进行最后调整。
  2. 全面推广 (Commercialization/Launch):
    • 正式向所有目标客户推出产品。
    • 这是成本投入最高的阶段,需要市场、销售、运营、技术等各部门协同作战。

⏳ 认识产品的生命节律:产品生命周期 (PLC)

任何金融产品都如同生命体,会经历从诞生到衰退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迥异,必须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PLC) 曲线 一条S型曲线代表销售额,一条驼峰型曲线代表利润,横轴为时间,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时间 → 销售额/利润 销售额 利润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PLC 阶段1: 导入期 (Introduction)

  • 特征: 销售增长缓慢,市场知晓度低,由于高昂的研发和推广费用,利润通常为负。
  • 营销目标: 建立品牌知名度,引导客户试用,教育市场
  • 策略:
    • 产品: 提供基础版产品。
    • 价格: 可采用撇脂或渗透定价。
    • 渠道: 建立选择性的分销渠道。
    • 促销: 大量投入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宣传。
  • 案例: 国内首批公募REITs上市初期的市场培育。

PLC 阶段2: 成长期 (Growth)

  • 特征: 市场快速接受,销售额急剧攀升,利润开始增长,竞争者被吸引进入市场。
  • 营销目标: 最大化市场份额
  • 策略:
    • 产品: 改进产品、增加新特性、提升服务质量。
    • 价格: 保持稳定或适度下调以扩大市场。
    • 渠道: 拓展更广泛的分销渠道。
    • 促销: 从“教育市场”转向“建立品牌偏好”。
  • 案例: 2015-2017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过大量补贴和场景拓展,激烈争夺移动支付市场。

PLC 阶段3: 成熟期 (Maturity)

  • 特征: 市场趋于饱和,销售增长放缓,竞争异常激烈(常引发价格战),行业利润达到顶峰后开始下滑。
  • 营销目标: 捍卫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
  • 策略:
    • 产品: 产品改进、功能升级,实现差异化。
    • 价格: 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或为忠诚客户提供优惠。
    • 渠道: 进一步强化渠道关系。
    • 促销: 强调品牌差异和利益点,加强客户关系维护。
  • 案例: 当前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各大行通过积分、联名卡、返现等方式激烈竞争。

PLC 阶段4: 衰退期 (Decline)

  • 特征: 因技术替代、客户偏好改变、监管政策变化等原因,销售额持续下滑。
  • 营销策略选项:
    • 维持 (Maintain): 服务好核心忠诚客户,维持现有地位。
    • 收割 (Harvesting): 大幅削减成本(如营销费用),最大化短期现金流。
    • 淘汰 (Divesting): 逐步或立即停止产品运营,将资源转移到新产品。
  • 案例: 随着手机银行普及,传统的银行存折业务已进入衰退期。

营销组合策略:定价 (Price) 💰

定价是营销组合中唯一直接产生收入的元素,它直接影响客户价值感知和市场地位。

定价的监管约束

在中国金融业,定价常受严格监管。例如,中国人民银行(PBOC)设定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指导贷款定价。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在监管框架内制定策略。

金融产品定价策略矩阵

策略名称 描述 中国市场应用案例
撇脂定价 (Skimming) 以高价入市,针对价格不敏感的早期用户,快速收回成本。 早期高门槛(如100万起)的信托产品。
渗透定价 (Penetration) 以低价(甚至免费)入市,快速获取用户和市场份额。 余额宝的“1元起投”和零申购费。
竞争导向定价 主要参考竞争对手来定价,力求保持一致、更高或更低。 券商之间的交易佣金大战。
价值导向定价 基于客户感知的价值来定价,而非成本。 高端私人银行服务的高昂年费,客户购买的是专业和稀缺性。
组合定价 (Bundling) 将多个产品打包以一个总价销售,通常低于单独购买的总和。 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一揽子方案。

营销组合策略:渠道 (Place) 🏦

分销策略旨在以最有效、便捷的方式将产品送达客户。金融渠道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金融分销渠道的演进 一个三阶段的时间轴,展示了金融渠道从物理网点到PC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与生态时代的演变。 金融分销渠道的演进 1.0 物理网点时代 银行柜台 / ATM (以机构为中心) 2.0 PC互联网时代 网上银行 (自助服务) 3.0 移动与生态时代 手机App, 场景金融 开放银行 (Open API) (以客户为中心) 趋势: 渠道无处不在,服务融入生活

直接渠道 vs. 间接渠道

  • 直接渠道 (Direct Channels):
    • 金融机构通过自有体系销售产品,控制力强。
    • 例如: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官方网站或App。
  • 间接渠道 (Indirect Channels):
    • 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销售产品,可快速扩大覆盖面。
    • 例如:
      • 银行代理保险 (Bancassurance):银行网点销售保险公司产品。
      • 独立理财顾问 (IFA):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多家金融机构产品。
      • 互联网平台 (如支付宝、天天基金网):已成为基金销售的最重要渠道。

渠道策略的未来:全渠道 (Omni-Channel)

现代金融营销的核心是 全渠道 (Omni-Channel) 策略。它不是简单地把线上线下渠道相加,而是深度整合。

  • 目标: 整合所有渠道,为客户提供无缝、一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无论客户从哪个渠道开始、经过哪个渠道、最终在哪个渠道完成交易。
  • 例如: 客户在手机App上浏览理财产品后,点击“咨询客户经理”预约,线下网点客户经理的系统里立刻能看到该客户的浏览记录,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营销组合策略:促销 (Promotion) 📢

促销是指企业用来与目标市场沟通产品价值、建立客户关系的各种活动。

促销组合 (Promotional Mix) 主要包括: * 广告 (Advertising): 大众媒体付费宣传。 * 营业推广 (Sales Promotion): 短期激励措施。 * 人员推销 (Personal Selling): 一对一沟通。 *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 PR): 建立企业形象。 * 直复营销 (Direct Marketing): 个性化精准沟通。

促销手段1:广告 (Advertising)

  • 定义: 通过大众媒体(电视、户外、数字媒体)进行的付费宣传,以建立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
  • 趋势: 近年来,金融广告从强调“高收益”转向强调品牌、安全、科技和情感陪伴
  • 案例: 招商银行的《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温情广告,通过讲述留学故事,成功塑造了“因您而变”的“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促销手段2:营业推广 (Sales Promotion)

  • 定义: 旨在短期内刺激客户首次试用或增加购买的激励措施。
  • 常见形式: 开户奖励、推荐有礼、刷卡返现、手续费折扣、积分兑换活动。
  • 现象级案例:微信支付“抢红包”
    •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巧妙地将传统习俗、社交互动和支付功能结合。
    • 通过 游戏化 (Gamification)社交裂变 (Social Fission),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绑定银行卡,完成了一次颠覆性的用户获取和市场教育。

促销手段3 & 4:人员推销与公共关系

  • 人员推销 (Personal Selling):
    • 通过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代理人与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
    • 对于复杂、高风险、高客单价的金融产品(如私人银行服务、大额保险、家族信托)不可或缺
  •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 PR):
    • 通过媒体报道、举办财经论坛、赞助公益活动、发布行业白皮书等方式,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和行业权威性。
    • 各大银行发布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是重要的公关活动。

🎨 沟通的艺术1: 让抽象的利益具象化

  • 挑战: 如何将“便捷”、“优惠”、“安全”等抽象利益变得生动、可感、可记忆?
  • 策略: 具象化和故事化的沟通方式。
  • 案例: 中国银联“支付就用银联”系列广告,通过充满创意的谐音梗(“一毛钱都不容易”)和戏剧化场景,将“优惠”这一核心价值用幽默、轻松的方式传递给观众,深入人心。

🎨 沟通的艺术2: 建立品牌的情感共鸣

  • 时机: 当产品功能差异化不明显时,品牌的情感价值成为客户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 策略: 情感叙事 (Emotional Storytelling),讲述能触动人心的故事,将品牌与客户的深层价值观联系起来。
    • 案例: 中信银行广告《有温度的银行》,通过讲述普通人在银行网点得到的暖心帮助,将品牌与“信赖”、“关怀”、“温度”等深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情感层面与消费者达成共鸣。

🎨 沟通的艺术3: 引领社会价值

  • 境界: 顶尖的品牌沟通不止于商业,更在于引领社会价值,展现企业格局和担当。
  • 策略: 价值引领型沟通,将商业行为升华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
  • 案例: 蚂蚁集团的“普惠金融”理念宣传,通过讲述小微企业主、普通农民如何通过数字金融获得发展机会的故事,将自身定位为“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机会”的科技公司,为品牌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 本章小结

本章系统地探讨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管理与营销。

  1. 我们运用产品五层次理论解构了金融产品的价值,强调延伸产品是竞争关键。
  2. 我们分析了金融产品的五大独特性,及其对营销策略的深刻影响。
  3. 我们探讨了产品差异化组合管理开发流程生命周期等核心战略议题。
  4. 最后,我们将经典的4P营销组合理论完整地应用于金融服务,结合丰富的中国案例讲解了定价、渠道和促销策略。

🧠 思考与讨论

  1. 请选择一款你熟悉的金融App(如支付宝、招商银行App),运用“产品五层次理论”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指出其成功的关键在哪一层次。
  2. 金融产品的“无形性”和“易模仿性”给营销带来了巨大挑战。请结合案例,讨论一家中国金融机构(如平安集团)是如何成功应对的。
  3. 请为你所在城市的某家商业银行绘制一个简化的个人信贷产品图谱,并指出其可能的产品线延伸或填充机会。
  4. 请各举一个采用“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的金融产品案例,并分析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市场效果。